11、不属于血小板释放的物质是
A、凝血酶原
B、5-羟色胺
C、ADP和ATP
D、Ca2+
E、血栓素A2
12、肾脏分泌的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物质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雌激素
C、肾素
D、生长素
E、甲状腺素
13、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
A、血小板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4、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活性
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凝血因子活性
E、去除Ca2+
15、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正常量为
A、(100~300)×106/L
B、(100~300)×107/L
C、(100~300)×108/L
D、(100~300)×109/L
E、(100~300)×1010/L
16、生理性抗凝物质,不包括
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B、蛋白质C系统
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D、维生素C
E、肝素
17、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
A、磷脂
B、凝血因子Ⅻ
C、血小板因子
D、Ca2+
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18、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是
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C、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激活因子Ⅻ
E、释放因子Ⅲ
19、关于血液凝固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A、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C、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E、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
20、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是
A、肝素
B、TFPI
C、5-羟色胺
D、TXA2
E、GP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