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2018年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 liuxuequn.com - 主管中药师 】

  想报考2018年卫生资格考试吗?留学群为你整理了"2018年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供你参考,更多卫生资格考试的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2018年主管中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

  2018年主管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包含: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

  中医学基础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中医学基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2
(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2
2.辨证论治2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2
二、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及其特性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2
2.阴阳的互根互用2
3.阴阳的消长平衡2
4.阴阳的相互转化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2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2
4.指导疾病的诊断2
5.指导疾病的防治2
三、五行学说(一)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特性2
2.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2
(二)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与相克2
2.五行相乘与相侮2
3.五行母子相及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2
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2
四、藏象(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脏腑的特点1.五脏、六腑功能的共同特点2
2.脏腑学说的主要特点2
(二)心1.心主血脉2
2.心藏神2
3.心在体合脉2
4.心开窍于舌2
5.心在液为汗2
6.在志为喜2
7.心其华在面2
(三)肺1.肺主气、司呼吸2
2.肺主宣发肃降2
3.肺主通调水道2
4.肺朝百脉、主治节2
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
6.肺开窍于鼻2
7.在志为悲2
8.肺在液为涕2
(四)脾1.脾主运化2
2.脾主升清2
3.脾主统血2
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
5.脾开窍于口2
6.脾在液为涎2
7.在志为思2
8.脾其华在唇2
(五)肝1.肝主疏泄2
2.肝主藏血2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
4.肝开窍于目2
5.在志为怒2
6.肝在液为泪2
(六)肾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
2.肾主水2
3.肾主纳气2
4.肾在体合骨2
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2
6.肾在液为唾2
7.在志为恐2
8.肾其华在发2
(七)胆1.胆贮存胆汁2
2.胆泄胆汁2
3.胆主决断2
(八)胃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2
2.胃主通降2
3.胃喜润恶燥2
(九)小肠1.小肠主受盛化物2
2.小肠主泌别清浊2
(十)大肠1.大肠传化糟粕2
2.大肠主津2
(十一)膀胱1.膀胱贮存尿液2
2.膀胱排泄尿液2
(十二)三焦1.三焦的概念2
2.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2
3.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2
(十三)女子胞1.女子胞的主要功能2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2
(十四)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2
2.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
3.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2
4.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5.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
6.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2
7.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8.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2
9.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10.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2
(十五)脏与腑之间
的关系
1.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2
2.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2
3.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2
4.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2
5.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2
(十六)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2
2.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2
五、气血津液(一)气1.气生成2
2.气的生理功能2
3.气的运动2
4.气的分类2
(二)血1.血的生成2
2.血的生理功能2
(三)津液1.津液的代谢2
2.津液的生理功能2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2
2.气与津液的关系2
3.血与津液的关系2
六、经络(一)经络系统的组成1.十二经脉2
2.奇经八脉2
3.十五别络2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1.走向和交接2
2.表里相合2
3.流注次序2
4.体表分布2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2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1.经络的基本功能2
2.奇经八脉的功能2
七、病因(一)六淫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2
2.风邪2
3.寒邪2
4.暑邪2
5.湿邪2
6.燥邪2
7.火(热)邪2
(二)疫气1.疫气2
2.疫气的致病特点2
(三)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
(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
2.饮食不洁2
3.饮食偏嗜2
(五)劳逸过度1.过劳2
2.过逸2
(六)痰饮1.痰饮2
2.痰饮的形成因素2
3.痰饮的致病特点2
(七)瘀血1.瘀血的形成因素2
2.瘀血的致病特点2
八、发病(一)发病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2
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2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2
(二)发病形式1.感而即发2
2.伏而后发2
3.徐发2
4.继发2
5.复发2
九、病机(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2
(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2
2.阴阳偏衰2
3.阴阳互损2
4.阴阳格拒2
5.阴阳亡失2
(三)气血津液失常1.气的失常2
2.血的失常2
3.津液代谢失常2
十、诊法(一)望诊1.望神2
2.望色2
3.望形体2
4.望头项五官2
5.望舌2
6.望排出物2
(二)闻诊1.听声音2
2.嗅气味2
(三)问诊1.问寒热2
2.问汗2
3.问疼痛2
4.问饮食口味2
5.问大小便2
6.问睡眠2
7.问耳目2
(四)切诊1.切脉部位2
2.正常脉象2
3.常见病脉2
4.按肌肤2
5.按手足2
6.按脘腹2
十一、辨证(一)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2
2.寒热辨证2
3.虚实辨证2
4.阴阳辨证2
(二)脏腑辨证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2
6.小肠病的辨证2
7.大肠病的辨证2
8.胃病的辨证2
9.胆病的辨证2
10.膀胱病的辨证2
十二、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2
2.既病防变2
(二)治则1.扶正祛邪2
2.标本先后2
3.调整阴阳2
4.正治反治2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2


























  想了解更多主管中药师网的资讯,请访问: 重庆主管中药师

本文来源:https://wszg.liuxuequn.com/a/3547372.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