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
| 考试学科 |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考试科目 |
| 中药药理学 | 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 (一)中药药性理论 的现代研究 | 1.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 2 |
| 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 2 | |||
| 3.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 2 | |||
| 4.对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 2 | |||
| (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 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 2 | ||
| 2.影日岛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 | 2 | |||
| 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环境因素 | 2 | |||
| (三)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 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 | 2 | ||
| 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 2 | |||
| 3.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 2 | |||
| 4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 2 | |||
| 5.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 2 | |||
| 6.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关系 | 2 | |||
| 二、解表药 | (一)基本知识 |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麻黄、柴胡、桂枝、葛根、细辛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三、清热药 | (一)基本知识 |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青蒿、栀子、鱼腥草、苦参、知母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四、泻下药 | (一)基本知识 | 1.泻下药的分类 | 2 | |
| 2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大黄、芒硝、番泻叶、芫花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五、祛风湿药 | (一)基本知识 | 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秦艽、独活、五加皮、防己、雷公藤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六、芳香化湿药 | (一)基本知识 | 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厚朴、广藿香、苍术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七、利水渗湿药 | (一)基本知识 | 1.利水渗湿药的分类 | 2 | |
| 2.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茯苓、泽泻、茵陈、猪苓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八、温里药 | (一)基本知识 | 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附子、肉桂、干姜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九、理气药 | (一)基本知识 |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青皮、陈皮、枳实、枳壳、香附、木香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消食药 | (一)基本知识 | 消食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山楂、莱菔子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一、止血药 | (一)基本知识 | 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三七、白及、蒲黄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二、活血化瘀药 | (一)基本知识 |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丹参、川芎、益母草、延胡索、水蛭、桃仁、红花、莪术、银杏叶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 (一)基本知识 |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桔梗、半夏、苦杏仁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四、安神药 | (一)基本知识 | 安神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酸枣仁、远志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五、平肝息风药 | (一)基本知识 | 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天麻、钩藤、地龙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六、开窍药 | (一)基本知识 | 开窍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麝香、石菖蒲、冰片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七、补虚药 | (一)基本知识 | 1.补虚药的分类 | 2 | |
| 2.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甘草、淫羊藿、当归、党参、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冬虫夏草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八、收涩药 | (一)基本知识 | 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2 | |
| (二)常用药物五味子、山茱萸 | 1.功效 | 2 | ||
| 2.主要有效成分 | 2 | |||
| 3.药理作用 | 2 | |||
| 4.现代应用 | 2 | |||
| 5.不良反应 | 2 | |||
| 十九、驱虫药 | (一)基本知识 | 驱虫药的驱虫作用环节 | 2 | |
| (二)常用药物使君子、苦楝皮、川楝子、槟榔、南瓜子 | 驱虫谱 | 2 | ||
| 二十、中药新药(医院制剂)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基本知识 | (一)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基本知识 | 1.受试药与实验动物的要求 | 2 | |
| 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 2 | |||
| 3.实验结果的处理与资料整理 | 2 | |||
| (二)中药新药一般药理研究基本知识 | 1.实验动物的选择 | 2 | ||
| 2.观察指标 | 2 | |||
| (三)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基本知识 | 1.毒理实验基本要求 | 2 | ||
| 2.毒性实验研究内容 | 2 |

